怎樣的問題適合來心理諮商或治療?

舉凡你主觀地認為你的問題需要來諮商或治療都是適合的,但要經過為你服務的心理師評估過及討論諮商或治療目標…等等,例如有個案說:「我想變富有,因為很痛苦!可以來諮商嗎?」,「當然可以!」,像這樣的問題,來諮商不一定會變富有,但也許透過諮商你可以找到阻隔富有之原因,或是探索出一條成功的出路,而個案所謂的「富有」具體為何?可以量化為一億元,也可以質化為負擔醫藥費、房貸、聘金等等,當然也有人會想要像巴菲特、馬雲、李嘉誠般的富有,這些想法或需求都是可以很個人主觀的,但個案的主述中還有須關注的是「…因為很痛苦!」,先無論如何變?或能不能變?是來自心理內在的阻隔防衛或家庭、文化、環境的因素,也許個案會較想討論是在「變了真的就不痛苦了嗎?」這樣的問題上。有時候改變甚麼了並不等於痛苦的減少,而是依然在不斷的痛苦循環中,像是綁在驢子面前的紅蘿蔔,筆者有時候在諮商過程中當要拆解紅蘿蔔時,有時也會被狠狠地咬上一口,所以筆者在諮商與治療中相當重視「現實感」與「病識感」,有現實感並非與現實妥協,有病識感也並非與心理疾病妥協,而是一種在處理自己的問題時可以更為妥適的一種滋養要素,所以當你覺得想要來諮商時,不要擔心你的問題是否適合?而是要跟你的心理師討論與協助你評估過。心理師沒辦法點石成金,石是石;金是金,但也許石之外表下是價值連城的翡玉,金玉也許只是其外。
李白詩云:「…抽刀斷水水更流,舉杯消愁愁更愁….」
113.4.6 我時所長 林維良 心理師隨筆